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 用新思想指导实践书写新作为
2021年05月28日 16:38 点击:[]

党委副书记张国栋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本人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党史,特别是系统的学习研读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必读书目的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全面系统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以及党的历史,积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自身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以及增强干事创业本领的营养剂,让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真正落实到个人和实际工作中,学习收获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标志,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国家具备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在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数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新就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新在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新在党和国家确立新目标、新在中国和世界关系开创新局面、新在中国共产党展现新面貌。

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之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学校发展建设之中,投身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事业之中。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第一次接见中外记者讲话中,总书记明确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用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可以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只有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虽已走过百年历程,但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身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校党委副书记,要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切实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要继承和坚持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纵观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后,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充分显示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把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每一场党内教育都是在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通过对党员的思想洗礼来坚守人民立场,从而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作为高校党委副书记,在实际工作中,也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开门纳谏,积极主动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问政于师生,帮助学校师生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问题,从师生中汲取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依靠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取得更大的发展。

四、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根本落脚点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所谓的学史明理,就是要通过学习教育,树牢唯物史观,强化理论思维、历史思维,深入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本人始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体悟这一思想秉持人民至上、彰显历史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战略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做到了知其言更知其义,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和知其所以必然。此外,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和实践。

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面对民族工作新阶段新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接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自觉和根本前提,是增强“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情感依托和思想前提,为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治方向和理论指导。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的党委副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深入学习领悟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教育工作,推动其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起到较好的效果和示范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工作结合起来,将总书记的指示落实到实践中,真正转化为教育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只有九年时间,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之下,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四个全面”擎宏图,“五位一体”谱华章,千秋伟业强基石,万山磅礴有主峰。本人将进一步深入学好党史,学好“四史”,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