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岳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实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社会革命,土地革命正确路线的确立,充分激发了广人群众的奋斗热情,积极投入革命、拥护革命的伟大事业中。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为之后的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全球各国历史进程,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转变发展都脱离不了一项重要内容,即变革封建土地制度。变革封建土地制度,才能为社会现代化的全面展开打好基石,对封建土地制度变革的方法是否得当,也直接影响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推动并实行土地革命的必然原因
1927年,蒋、汪集团纷纷背叛革命,中共陷入低潮困境。但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并未向困境屈服。8月1日,中共开启了全面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程,发动南昌起义。8月7日,在革命的关键时期,中共召开了紧急大会。本次大会确立进行土地革命,并制定了武装反抗总方针,由此全国进入了土地革命的下一征程。在井冈山,毛泽东成立了首个根据地。随后的共产党人在起义失败后也都纷纷走进乡下,建设根据地,开启了“农村围绕城市”的路线,这条路线是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正确路线,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土地革命是中共引领全国人民参与革命的重大目标,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制胜法宝。国民革命的挫败经验深刻提醒中共要意识到“在中国民权革命大业下,土地才是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的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他们长久受到各方势力的迫害,只有土地革命才可以真正给予农民群众自由。毛泽东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分别在中共八七会议、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上,提出有关土地革命实施的一系列观点主张。其主要的观点有:第一,将一切地主的土地收为公有,并给予农民耕作。第二,土地以区为单位进行分配,并按照劳动力和人员多寡的标准采取平均分配。第三,要妥善安置被收回土地的地主,生活上勤于帮助。第四,征收统一农业税,废除多余苛税。这些观点虽然并不完善,甚至一些主张或多或少还受到了“左”倾思想影响。但是,不可否认这些观点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在农民土地改革上的重要成就。这些观点在经历之后的具体实践中,日臻完善,不断迈向了成熟阶段。
二、土地革命的实施成果
毛泽东同志作为执行土地革命路线的先驱,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即带领当地农民展开了自下而上的土地革命斗争。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到1931年,中共经历了土地革命斗争的不断实践,也不断解决和完善过程中出现的政策问题。期间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完整路线与妥善的分配方案。要对富农进行压制,与中农要合作,对雇农要依赖,以消除地主阶级为目标。要对中小商业者进行保护,铲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归还给农民所有。这一路线回答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维护谁、凭借谁、消灭谁的问题,使党能够集中农村主要力量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抗日阶段解决民族矛盾刻不容缓。为了稳固并加强抗日战线,中共提出土地“降粗降息”政策。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政治上建立“三三制政权”以推进改革。经济上在实行原定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范围内的生产和合作化进程。抗战胜利后,解决国内冲突成为燃眉之急。在农民追切需求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指出:“我党绝对支持人民投入反奸、结算、降租、降息、反租、反息等斗争,打倒地主,夺回土地,使耕种者拥有自己的土地。”由此土地政策从降租降息转为收回地主的土地并妥善分给农民耕作。
解放战争时期为取得全国胜利,打破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就需要展开全面彻底的改革。毛泽东提出维护中农,依靠贫农,有方法、有分别地排除封建压迫。遵循农业生产总路线,发展生产总政策。该路线与政策阐明了土地改革的对象、目标及方法,这是在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改革总路线与总方针最详尽的阐述,指明了土地改革的正确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力求发展国家农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状况好转的重要环节,并明确规定,土地改革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同时要清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将土地还给农民拥有,同时保存了富农经济,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土地革命的当代价值
土地革命是一次伟大的经济、政治制度上的社会运动。它在革命过程中不断改造农村根据地,并且整个革命运动也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影响重大。第一,土地革命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一次经济变革。土地问题作为中国一直以来最基本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积贫积弱、动荡不安的根源。中国历代农民也曾揭竿而起,从改革家到政治家,乃至国民党政府都曾设想并试图解决土地问题,但结果都未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完全实现了士地真正掌握在农民手中。并彻底将地主拥有土地的封建制度废除。持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得以铲除,改变了一直以来土地持有的不公正状态。第二,土地革命是一次深刻的政治革命。土地革命改变了农民在封建社会受地主统治阶级压迫的地位,使其拥有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同时成立的基层农村组织改变了其政治结构。推动了新型农村基层政权的发展。随着革命的结束,全国成立起了统一政权。城乡共通、上下交流的形态,为新中国提供可靠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土地革命是一次社会革命。它消除了封建地主阶级。使农民依附于地主的关系被废除。这一宗法社会经济基础的废除,使农民成为了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促进了国家自由化、民主化的社会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使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征程。第三,土地革命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力。大力推动了国家修复和拓展农耕经济,促进了之后大規模的工业生产。广大农民被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的巨大潜能得以释放,发展国家经济的热情和政治热情空前高涨。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总结生产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从而创造出许多的提高生产的经验,有的甚至被推广到了全国,对国家成立初期修复和拓展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据统计,1952年相比1949年,粮食平均亩产量提高15%的棉花平均亩产量提高41%,大豆提高33%,油菜籽提高3%。新中国建立初期农业生产的高增长速度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所少有,而且同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较,也是遥遥领先的,1949至1953年,中国人口增加了4629万而平均人产量依然由1949年的418斤上涨到574斤,上涨了37.3%的速度,上涨效率远超当时的英、日,印度等国。发达的农业能为工业的进步供应劳动力、金钱、原料、市场等支持。为新中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启动的工业化战略以及组织实施的156个项目提供了条件。(摘自第一个五计划工作报告)
总之,这场革命运动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社会变革。这一伟大任务的完成,彻底铲除了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成为了新中国向现代化发展的契机。它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垫了“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