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整体工作安排,学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开展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问政于师生活动,广泛深入征集基层一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既立足实际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列出项目清单,确定了十项为民实事,现予以公布:
一、以师生为中心谋划“十四五”发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成立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碳汇经济研究中心);汇集民智民力民心,进一步完善并发布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师生期盼和重大关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盘布局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各项工作,以书记、校长开局项目为抓手,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立足教师职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投入和科研配套资金,增设了师范教育和艺术基金专项,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做好人才服务与人事管理工作,制定《呼伦贝尔学院人才招聘录用管理办法》等制度,按照人才引进年度计划广开渠道引进二级学院急需专业教师,实施校内倾斜政策着力解决思政课教师紧缺问题。按照自治区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综合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破五唯”要求修订职称评审条件和量化打分规则,出台绩效工资改革方案,保证教职工待遇福利,完善岗位聘任办法,探索建立分类评价机制,激发教职工教学科研和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着眼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第二课堂”管理。按照五育并举要求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细则;结合学校实际,把“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经费纳入人才培养成本,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计入工作量;为“第二课堂”制度实施提供场地,设置“第二课堂”展示厅,加强宣传和展示。
四、拓展就业途径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多方联系大中型企业来校招聘,积极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为毕业生参加三科统编教材教师招考搭建平台,保障毕业生岗位供给,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引入第三方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市场需求与学生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跟踪调查质量;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基地作用,开展毕业生创业培训;完成创业园迁址改造,做好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孵化服务,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五、倾力一线大力改善教学资源条件。加大网络与教育技术对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支撑,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批智慧教室,为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服务;充分运用智慧教室和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专项购置师范类专业图书,合理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共享和利用水平。开展教室、实验室等教学条件维修维护,启动工程类实验实训中心、综合类实验实训中心1892万元设备采购项目,改善公共教学和实验教学条件。
六、汇集师生需求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关心关爱师生健康生活,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优化教职工年度体检项目,扎实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提高符合条件师生新冠疫苗接种率。增设书记校长信箱,用好新媒体开展开门纳谏,畅通师生意见建议渠道。根据教师诉求在所有公共教室安装了手机袋,维修安装了所有公共教室的窗帘。为方便学生,两个校企合作专业在北京实习期间提供上门体侧服务。改善师生食堂餐饮管理,实现菜品提质降价,减轻学生就餐经济负担,解决教职工中午就餐难问题;大幅降低师生公共浴池洗浴价格,延长洗浴服务时间;申请专项资金改造学校公共开水房,为东山运动场安装饮水机,为师生提供健康饮用水服务;引进学生公寓智能自助洗衣洗鞋外包服务项目,为师生提供便利;合理安排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改善户外运动场地及公共场所照明设施,缓解师生文体活动场地不足问题;为师生提供学习便利,延长开馆服务时间,解决图书馆占座问题,保障图书文献智慧化管理、多终端智能化查询;发挥自治区心理健康师范中心优势,为学生提供心理帮扶和疏导,引导塑造健康身心;修建艺术楼西门无障碍通道,为出行不便教师提供便捷;改进校园一卡通、图书文献检索及多媒体教室等与师生息息相关公共服务事项管理,改善书香宾馆、学生浴池、开水房、国际交流中心、外教留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推动新一轮保安、保洁、维修、绿化物业服务外包工作,为师生提高更好的公共服务。
七、改善校园基础设施优化育人环境。统筹推进科技楼地下室、图书馆四楼报告厅、音乐厅、国际交流中心、教学楼及学生公寓屋面等维修改造。完成东山工程类、综合类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验收并力争年内交付使用。全力推动东山滑雪场收购项目,推进呼伦贝尔学院美术楼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校园管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东山校区、牙克石校区及公共区域校园网覆盖工程,规范与各通讯运营商校内基站管理,改善师生上网和通讯环境;一体化推进主校区和东山校区绿化美化,着力完成人工湖改造及周边治理,继续打造校园文化精品,从师生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出发积极营造舒适、优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八、开展综合治理提升校园安全保障水平。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建设学校西门和北门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全面评估消防设施现状,开展更换过期灭火器等有针对性整改,对校内违规建设、乱堆乱放、摆摊设点、文明养犬、道路通行、教职工停车难等现象集中整治,系统排查东山校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开展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主校区和东山校区安全管理综合治理,保障师生安全。
九、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升格发文,出台校级表彰奖励管理办法等制度,实施会议、督查和表彰奖励等校级事项统一归口审批备案管理,关注形式主义新表现,规范滥用微信群发号施令、一味让教师填表格等增负问题;聚焦师生需求改进办事流程和服务项目,设立软著、专利咨询服务站,优化OA系统审批事项,完善教务管理系统、毕业生一站式离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办公软件服务流程,让师生少跑腿,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十、为包联扶贫点和结对共建社区群众办实事。根据学校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联络调研,组织开展为包联扶贫点“送法律、送文化、送服务、送培训”等活动,做优精准服务;结合“最强党支部”建设联系点,开展农村基层党建研究。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承接具体工作,配合共建社区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小区群众办实事。
呼伦贝尔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