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干部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2022年03月08日 11:31 点击:[]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师生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收看、收听了“两会”开幕盛况和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经历,热议“两会”相关话题。

校党委书记王广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做好民族工作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贯穿教育教学和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广大师生心底落地生根,坚决守好校园净土,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刘秀兰说,亲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倍添信心、倍增动力。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青年学生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书写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梁云说,认真学习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深深感动于总书记、党中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多次谈到民族团结问题,指明民族团结之于内蒙古的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教师,我们必须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学院院长王毅提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特别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的亲切关怀、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以“国家急需、争创一流”为根本出发点,扎根民族边疆地区,强化领军意识,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认真实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创优行动、强化高质量发展引领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俏认真学习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她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从“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坚持人民至上”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守好立德树人初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深处。

图书馆馆长、民盟成员乌兰托娅表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外干部,我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系统学习“两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沿着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校团委副书记格根塔娜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成功举办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本届冬奥会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这背后是中国组织力量的强有力支撑,是中国志愿者们的激情奉献。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和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在祖国各地亮出了“呼院”最美名片。我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今后将继续锐意进取,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继续带领青年学生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凝聚和贡献青春力量。

农林学院副院长王常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备实践深度,为农林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也为农林教师涉农科学研究提供了机遇,使我们在支持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中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农林学院开展涉农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农林人才培养主力军和支农助农排头兵,农林学院也将在政府的领导和指引下,积极主动投身“三农”发展,校地合作、共同发力,有效破解农村人才短缺难题。两会强调加大种业的研发能力,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而有效提高我国粮食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农林学院依托呼伦贝尔地区资源优势,将致力于牧草新品种选育研发和高寒地区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为地区种业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魏婉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思政课正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第一时间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在切实做好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工作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孟庆永说,政府工作报告字字为民生、句句谋发展,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关注到报告中提及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深感责任重大,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始终做立德树人的燃灯者,牢记“三全育人”要求,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更落实在行动上,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目标,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勇攀高峰,积极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文学院学生李恩赐十分关注今年“两会”关于教育改革的问题。他说,“两会”提出了实施“双减”、促进教育实质公平的举措,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减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有利于优化教育体系,增强人民群众教育的获得感。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要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实践,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我要立足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未来教师,让学校成为孩子“生活的乐园、生态的学园、精神的家园”,让学校成为最能传递美与文明、爱与智慧的地方,用爱心点燃星星之火,燃起希望的火炬。

外国语学院学生彭颖颖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其中说到了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寒假期间,我第一时间参与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入志愿者队伍,我同基层民警一起挨家挨户排查,登记常住居民信息,监督跟进中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有序、高效,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严谨负责和人民群众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都让我发自内心地感慨。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能够在假期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与无数基层工作人员一起坚守在岗位上,做好安全保障,让我觉得倍感自豪。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社会多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呼伦贝尔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刘嫒萍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各民族要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民族地区的一名大学生,我感到深受鼓舞。我们青年一代生逢盛世必当不负重任,在学习生活中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团结各民族的同学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作为学校新时代大学生宣讲团的一名成员,我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我们年轻人的语言,传递给身边更多的同学。在学习中,认真学习知识,锻炼本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